您现在的位置:资源共享 正文内容

王红梅——幼儿游戏观察记录表

来源: 发布时间:2020-02-13 浏览次数: 【字体: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
2020.2.25

 

起始时间:7: 53

结束时间:8:18

观察者

王红梅

儿姓

张朝帅

 

小三班

 

幼儿在建构区自主选择材料进行游戏,一位老师在周围观察。

察目

1. 观察幼儿玩游戏的专注性和持久性。

2. 提醒幼儿遵守游戏规则,大家一起玩不争抢、保持安静。

 

 当老师宣布区域活动开始后,帅帅成为班里第一个,冲进区域的小朋友。进到娃娃家后,他拿起玩具不停的说:“我要玩枪......”可是他刚拿起玩具搭了两下,就改变了主意:“我不玩了......”

第二次选区建构区,在建构区他拿了两块积木在地垫上转了一圈,就又打算换区,老师提醒他不要总是换区,但他置若罔闻。

  

第三次选区是美工区,老师引导他为上次没有画完的手套涂色,他画了几笔就离开了。

  

第四次换区是娃娃家,进娃娃家后,他又跑进建构区,告诉老师:“我要开车去买菜”。在建构区他和区内的其他小朋友发生冲突,在老师的调解下,最终和解,他自言自语:“我现在要去炒一炒”。炒好后他用盘子端着一个炒好的胡萝卜去喂睡觉的娃娃,喂完后把盘子扔在地上,他对老师说:“我要画画。”

  

最后一次来到美工区。他认真地选画笔开始他的“大作”,中途老师替他擦鼻涕,他都没有停下来。对涂鸦,此时他开始产生极大的兴趣。他在报纸的右上角画了一个黄色的太阳,在太阳下面又画了个不规则的圆。老师问:“下面是什么?”“白云。”“白云是什么颜色的?”“红色的。”他换了一只红色画笔边画边自言自语:“我换一朵蓝色的白云。”接下来又画了一条竖线,老师问:“这么长是什么呀?”他答:“就是长河。”然后又在旁边画了更长的一条。整个回答他没有看老师一眼,表现出极大的专注性。 

  

1.由小班年龄特点决定的。整个游戏,帅帅帅先后更换了5次区域,大部分区域只呆了30秒左右,仅仅满足于简单的摆弄和初步肤浅的探索。这是因为年龄小的孩子,有意注意时间比较短,活动中喜欢活动有趣的材料,会反复的摆弄,没有特别的目的性,因此游戏的随意性较大。如帅帅在娃娃家摆锅灶时间增长,就是因为他又发现了材料的可活动性,而选择涂涂画画区时间短,是因为给上次没有涂完的帽子继续涂色,对他缺乏新鲜感和挑战性,所以他随意涂一下就离开了。

2.孩子本身的性格决定,帅帅平时比较好动,做对自己不感兴趣的事情坚持性不够。

3.教师在区域游戏中适时指导的重要性,要根据孩子的兴趣和需要及时调整材料的投放,根据孩子游戏的情况及时进行引导,保证幼儿能够将游戏进行下去。

在小班区角活动中,经常会出现频繁换区的孩子,游戏中我们允许这样的孩子存在,给他们游离、选择的时间、顺应孩子的年龄特点,但不能漠视这样的现象。更不能让孩子长期无目的地处于游离状态。

1.小班区域活动中,材料是幼儿探索活动的有力支撑,教师要根据幼儿的生活经验为他们提供种类少、数量多、活动有趣且形状相似的成型玩具,提高幼儿的兴趣,推动幼儿的活动,避免幼儿为争抢玩具而发生纠纷,满足幼儿平行游戏的需要。

2.教师可以角色身份加入到幼儿游戏中,在与幼儿游戏的过程中达到指导的目的。

3.注意幼儿规则意识的培养,让幼儿在游戏中学习成长。

4.游戏中教师必须尊重幼儿意愿,给幼儿充分的自由,以最少的干预,最多的欣赏来支持幼儿游戏,并通过讲评帮助他们积累游戏经验。

5.区域中玩具的投放,要适应不同能力的幼儿,兼顾能力强与能力弱幼儿,游戏的玩法能满足三个层次的需求:较弱的→一般的→较强的。

 


分享到:
【打印正文】
×

用户登录